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关键在于必须把职业教育办为和普通教育平等的类型教育。长期以来,我国是把职业教育作为比普通教育低一层次的层次教育,职业院校也参照普通院校办学,这造成职业教育就是低层次教育,也没有职业教育的特色。
作者 | 熊丙奇 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图源 | 东方IC
6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并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为促进人力资源素质提升、培养更多技能人才,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结合高职扩招,从今年开始,对高职院校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由5000人增至1.5万人;国家励志奖学金覆盖面提高至3.3%;国家助学金覆盖范围扩大至23.7%,平均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年3000元提高至3300元,并同步提高本科院校学生补助标准。同时,设立中职教育国家奖学金,按每生每年6000元标准,从今年起每年奖励2万人。上述政策对包括公办、民办在内的各类职业院校一视同仁。
扩大高职奖助学的覆盖范围与额度,设立中职国家奖学金,是提高中高职吸引力的重要措施之一。而要让中高职奖助学金制度,真正起到吸引优秀学生选择职业院校的效果,还必须全面清理轻视职业院校和职校生的教育管理政策和过于重视学历的人才评价体系,并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坚持职业教育的定位,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我国已经实行中职免学费制度以及国家助学金制度,但是,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并没有提高中职的吸引力。在中考时,绝大部分学生还是想进普高继续求学,哪怕没有达到分数线,花钱也想进普高。对于学生不愿意读中职的问题,地方教育部门在奖助措施之外,还出台了限制措施,诸如没有达到普高录取分数线,普高不能录取,进入中职学校后,不得到普高借读等,但中职招生规模和比例还是在萎缩。2017年,中职招生规模只占高中阶段招生规模的42.13%。
为何奖助措施没有提高中职吸引力呢?原因在于,学生和家长更在意的是未来的发展前途,对于愿意每年花好几万在校外培训机构、希望孩子考进好大学的家长来说,是不太可能因“这点”奖助学金就让孩子选择职业院校的。当前,导致职业院校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有二,一是职业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低人一等,二是职业院校没有坚持职业教育定位,没有以就业为导向办出专业特色,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不高。
要提高职业教育、职业院校的吸引力,就必须着力解决这两方面问题。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关键在于必须把职业教育办为和普通教育平等的类型教育。长期以来,我国是把职业教育作为比普通教育低一层次的层次教育,职业院校也参照普通院校办学,这造成职业教育就是低层次教育,也没有职业教育的特色。今年初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这指明了提高职业教育地位和办学质量的方向。
而具体到提高学校办学质量,这要求职业院校必须坚持职业教育的定位,不能以学历为导向办学。我国不少职业院校,一心想着提升层次,摆脱“职业”色彩,这是不可能办好职业院校的。近年来,为解决职业院校毕业生进一步深造的问题,我国在推进打通职业院校学生学历提升“断头路”的改革,诸如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发展专业硕士教育等,这本来是为了培养更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可是,有的职业院校却把提升学历作为“卖点”招生、办学,这是背离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的。
另外,职业院校的师资建设也影响办学质量的提高。有研究者曾指出,奖助中高职学生,还不如把相关经费用于提高职业院校教师待遇,吸引优质师资担任职教教师,加强职业院校的专业和课程建设。这并非毫无道理,因为从奖助职校学生的效果看,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效果,并不明显,学生不会因奖助学金就选择职业院校,而由于奖助学金需要大笔经费,这某种程度会挤占对职业教育的其他投入,包括提高职校教师的待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职业院校办学质量不高,有些地方的职校学生流失情况比较严重,而学校还隐瞒流失信息,继续用流失学生的学籍冒领拨款和助学金,媒体最近就曝出河南一所中专学校有这种违规做法。
今年我国高职将扩招100万,提高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奖助学金覆盖面和额度,是配套措施之一。在此基础上,必须按照办高质量类型教育的要求,推进深层次的教育管理和学校办学改革,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以及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