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是中国文化代表性符号,就技法而言,是一个简单而又多元的艺术样式,如果不故弄玄虚,半日便可知晓,用心临池便可,但是,穷其一生也未必达到一定境界。不能否认,书法是一个注重技法的艺术,单就书法的技术层面讲,是不输于任何一门艺术技巧之上的,但这不能说书法是一个技术活,不能等同人类生活中技能类活动。其实,只要对书法史有所了解便可知,书法的真正含义是文化的另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文化样式,是由于文人的介入,尤其是古代士大夫的参与,使书法赋予了其文化内涵和提升了书法的独特魅力。所以,学习书法艺术,需要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我们基于这样的认识,是由于书法自身的艺术特性和其文化内涵所决定的。说书法的艺术特性,是说书法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唯其中华民族才创造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书法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气质所表达的情感思想的方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魅力和审美品位,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中国人从书法中得到的审美理念、审美情趣、审美判断,是任何其它艺术不可替代的,“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中国人民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林语堂语)。可以说书法给予了中国人基本的审美素养,培养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中国书法的审美判断,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撑,没有传统文化的素养就很难把握好中国书法的审美判断。一个不从事书法创作的中国文化人,也会喜爱欣赏书法,从书法本质属性上讲,这就决定了书法在是中国文化中独特的一面,是中国人精神根柢之中所固有的审美能力和精神需求。一个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既便不从事书法专门学习研究,也对书法有很高的审美鉴赏能力,从中可以看到书法的文化内涵的体现,如果一个文化人再体验性学习书法,那么其艺术品位和格调比一个只专心临池而不强化自我的文化内涵者,相较高低是明晓的,内涵的深沉与浮浅也是明显的。
中国艺术精神是高雅而含蓄的,审视当代书法,重技贵艺,炫技轻文,文化修养的缺失,文化表述和情感表达的贫乏,看到的是技能的比拼,是工艺性表现,是媚取巧饰,为书者人文素养的欠缺,是今人书法的最大特点。古来传承的书法作品,无不是人文精神的魅力展示,古代书家的文化底蕴和修为,当代书家大多不可具备,所以以技能竞胜也是必然,这是时代使然。可任何艺术如果不赋予精神内涵,情感演绎,文化品格,都不会成为真正的艺术,精神的表现只有文化涵泳才会展示出来,鼓努为力,自然不会达到高境界。王羲之的《兰亭序》,如果没有文学情感的温度,没有哲理的融会,没有玄学的体味,不会有魏晋风度,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性就不会体现的淋漓尽致,就不会有自然和谐的大道,就不会展示笔墨技法的艺术魅力。后人奉《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一千多年的岁月时光流逝,仍不失为它的精彩丰赡。《兰亭序》的笔墨表达,如果离开了它的文字表述,这件笔墨很难会成为书法史上的“第一”,它呈现出的文化内涵,绝非仅仅笔墨所涵盖的。艺术的魅力,不仅仅是一种形式的呈现,而应该是情感的抒发、文化的蕴藉、精神的传承,这些都需要文字所志,文学所绎,文化所融,没有文化的述说,笔墨技法只会是孱弱、虚空、干瘪的躯壳,只能堕入技术技能的表现形式。临池功夫只能看到笔下的由来,学识修养才决定作品的境界,书法的文化精神是人格修养的充分体现。
如此反复说书法的文化品格,那么什么是文化,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讲,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归于文化,我们在此只能说从事书法创作者,需要精神层面上的文化底蕴。“文”的本质是一种美好的事物,“化”是一种和谐的结果,可以说文化简而言之,乃是“美好和谐”,如何将事物美好和谐起来,这就需要文化。人类社会活动中,从事任何形式的活动,无不需要文化,人类社会之所以进步,都是文化的成果。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书法,更需要文化,并且更需要中华传统文化的支撑和涵泳。书法是中国文化土壤中才产生的艺术,是地道的“土特产”,是中国人才具有的精神需求,是古老的中华艺术样式,是一种看似简单却具有极其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书法之所以成为艺术,有诸多要素构成,但是,唯有文化浸润的结果,最终才成为艺术。若以技巧论,它只能沦为一种竞技工艺性展示,只是一种视觉感官享受,对人的精神情感也就失去了感染力。书法这一艺术样式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寓意着无穷的乐趣和魅力,最能反映中国人的艺术品位和个人修养。没有书法本体的深入体验肯定不成,可只有熟练的技巧而没有文化之养则更难企及书法艺术之境界。书匠“与”书家"是有本质区别的,“工夫”与“天然”是一对矛盾。“书法多含文化之趣味”(蔡元培语),“文史不通,笔下空空”(启功语)。一件书法作品若读不出文化韵味,那就只是黑线条的游戏,徒具形式,而做到“有意味的形式”,通俗地说书法需要一些“味道”,“味道”就是文化艺术地体现出来,就是一个书法创作者的文化素养、文化境界、文化品格的体现。一个书法创作者,需要的文化素养是多方面的,书法本体的知识储备,对书法史、书法美学、书法理论等书法本体的把握和认识是基本的要求,而书法本体之外的文化素养才决定书法艺术作品的高低,书法才会“雅化”,才会成为“有意味的形式”。书法本体之外的文化素养,简而又简,是中国传统文学素养,与中国汉字原生态的生动象形和丰富表意,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滋养,中国古人的特有智慧共同演绎,促使书法成为艺术起了决定性推动作用。所以,文学是一切艺术之根,文化是一切艺术之魂,艺术的内在本质和审美,只有文化的阐释,才能把人的美好情感艺术性地反映出来。就书法而言,只有文化的支撑,你的挥洒才是和谐的乐章。书法只有文化性地生发,才能反映书法的本质特征,只有文人的书写才具有持久的艺术生命力,才具有精神价值意义,才具有文化品格,才会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奇葩。(尚墨 2017.11.9于槐堂)
明月对窗入书来
——尚墨书法印象
文人书法自宋元兴起发展、至明清兴盛自成体系,诗书画印,托情言志,寄情山水,以物比德。文人书法,有着向内探求的奥妙,有着中国哲学中以生命体验印证心性所在的精神感悟。向传统回归,并非一味摹古不变,首先这应该是立足于现代,向传统的人文境界回归。它既是对占据主流西方艺术教学体系的反思,也是对中国书法大讨论之后,书坛狂热的标新立异、革新呼声渐趋平复之时,这种回归以一种貌不惊人的、柔软的方式修补着一个世纪以来文化的某种断层。而尚墨本人文人书法沿着这一文脉精神溯源,同样拥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书法家尚墨君祖籍山东莱芜,少年时熏习于传统翰墨之中,颇受熏陶。及至学习工作、成家立室,仍取经问道,不改痴情。倘遇志同道合之人,仍尽心相交,将一群舞文弄墨者引为知己,常常相见恨晚。偶有同窗之聚,得观其作,有立轴、扇面小品等不一而足,有望古邀贤之意,米芾浅游之趣。观尚墨之书法,既蕴含文人之“清”且“澹”,又有境界之高远。 书法家尚墨君“秉承古风,崇尚传统,不随时代流行之风,以“传统”二字来取舍臧否,这正是他魂牵梦绕之尚趣。原来书法家尚墨的选择完全出自一种文化本能,并非是在职业道路上深思熟虑的利弊考量,也有革新之想,为了单纯的初心而如此热爱传统。这份选择源自于融化在他血液中的对文化根源的追索和渴望,诗书于他,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情怀、一种生活方式、一种长期以来对文化精神的想往不得和最终回归。 20世纪初以来,中国文化领域,以西方艺术系统来改造中国传统艺术,中国艺坛面貌为之一新;同时也出现一些“文化守成”团体抵制西方影响,他们钻研篆刻书画,坚持中国传统书法绘画语言的纯洁性,为保留中国文化精粹做出了很大贡献,当然其中也不乏艺术大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文人书法、山水、花鸟,因为不能很好地表现“社会主义新现实”受到冷落,更在特殊时期被视为封建旧思想之糟粕。提到中国近现代书法的历史,我们一定不会忘记上世纪末的书法大讨论,至今余音未了的“笔墨之争”、“古今之争”仍在影响着新一代书法家的艺术之路。回顾近50年,在中国传统艺术的革新和引进外来文化方面,我们走得勤劳而迅速,但在对传统的传承和发扬上却行动缓慢。 回归中国书法的笔墨精神,是在生活中坚持理想,去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人文之追求,是以赤子之心为自足点,寻找精神方面的归宿。他笔下的常以做诗入清澹山川,时而问于林泉,时而坐卧于丘壑,似有儒家仁德襟抱,道家太玄游心,佛家智慧禅机。能够感受得到,他正在以身体力行的方式来探究人生的努力和生存的智慧,体验大自然中的生命精神,探寻当代生活情趣、人文价值和思考的意义,以期在笔墨的干湿浓淡中生发出文化的智慧和修养,以草草逸笔勾勒出传统人文精神生生不息的文化品行。
尚墨之作并非黄钟大吕,而是属于文人书法范畴,属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这一品位。不可低估儒、道、禅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他又并非远离现代时空,而是立足现代人的生活万象,有感而发,以古喻今,以嬉笑讽喻的方式来抒写自身的心胸情愫。在艺术语言上,又采取了与传统主流文人书法的温文尔雅之美相悖的方式,选择了质朴奇拙之美,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新文人书法”。随着文人书法的兴起和众人的喜爱,近些年此类作品层出不穷。细读尚墨其作品,归纳为四点艺术特色。其一,古与今的矛盾统一。以今为基,以古为用。也可以说是借古寓今,化古为今。其二,庄与谐的矛盾统一。书法幽默是一种天性,但只有大彻大悟者,方能达到高级幽默,寓庄于谐。尚墨的作品无论是书法形式,还是作品内容皆含幽默之元素。其三,简与繁的矛盾统一。所谓简,是指章法简朴、简练、简明,所谓繁,是指精神内涵丰富,书外有话,耐人寻味。尚墨既在构思上下功夫,又在用笔、章法上下功夫,达到笔简形简意不简的境界。以简驭繁,言简意赅。其四,半行半楷,既有细节处的精致,又有写意处的灵韵,洋洋洒洒,可谓得心应手,手到擒来。 不可否认,以科技革命为发展动力的现代社会是西方哲学、科学体系孵化的产物,当我们把物质与技术搬到自己的土地,同时也引入了西方的强势文化,在获得发展和强大的同时,也逐渐失去在文化领域的话语权。归根结底,世界是彩色的,地球上不能只存在某个强势文明,当笔墨纸砚沦落为仅仅是一种工具用以表现西方精密科学透视孵化下的艺术,而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质,未来我们在艺术上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又向何处去寻求?处于时代转型中的中国,需要这种坚守文化的力量,我们期望在传统文化深深积淀的土壤中,生长出与西方分庭抗礼的现代东方文明。这也是书法家尚墨所追求的境界。 (作者简介:任怀强,著名书画主持人、评论人、策展人)